灯塔工程丨音乐学系开展三下乡采风支教活动

2018年4月23日,一大清早我们便踏着晨光,来到了广西三江县富禄乡匡里小学。匡里小学位于三江县匡里村,与321国道隔江相望。渡船出行成为这个村庄的唯一出行方式。而匡里小学也是村里唯一的一所小学。这所小学由柳州市禁毒办援建,已经有60年的历史了。这所小学中95%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80%的教师都是大学毕业的年轻教师。在这些年轻教师中,极少是教授音乐课程的。

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有一位非常特殊的老师在此教学。他便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的传承人吴光祖先生。吴光祖先生今年虽然已经70多岁,但依旧体格健朗。与他的交谈中我们得知,他自幼时跟随舅舅学习演唱侗族大歌,并一直登台演出,并带领侗族大歌的合唱团走向世界,现在的他虽然已经不再登台演出,但仍旧在开展“侗族大歌进校园”的活动,教许多孩子演唱侗族大歌。在2018年初,他来到匡里小学教学,并在此组建了一支合唱团。合唱团的成员皆是三、四年级的学生,约有40人左右。这让我们这群只在视频、电视上看到侗族大歌的师生非常兴奋。大家都迫不及待的想近距离的接触到这“神秘”的来自大山深处的歌声。为了让我们更加近距离的接触侗族大歌,吴光祖先生首先带领我们走近学生们的课室,观摩他亲自为学生们教授侗族大歌的场景。

《甲子起歌》是课堂中学生们最先演唱的歌曲,学生们整齐而又清亮的嗓音十分动人,让临近中午有些疲倦的我们瞬间兴奋起来。我们既惊讶于孩子们天籁般的嗓音同时也被她们认真的学习态度所带动。
随后,吴老师又教授了一首新歌,名为《松鼠歌》,可分为两个声部进行演唱。早已按耐不住不住的我们,也纷纷跟着老师的歌声学唱起来。吴老师先教大家如何正确读出歌词,在加上音调进行演唱。

与我们平时学习歌曲的方式十分不同,因为侗族大歌并没有自己独特的记谱方式,其传承方式主要是通过口传心授的方法。脱离了往日学歌的习惯,我们学习的热情却丝毫未退,在吴老师一字一句的教唱下,大家七七八八的竟然把一首完整的侗族大歌成功的“拿下”了。这样的成果瞬间让我们信心十足。
为了让大家更系统的了解侗族大歌的魅力,吴老师又专门为我们安排了一节教唱侗族大歌的课程,并赠与了我们数本由他亲自采编的侗族大歌曲集。我们都非常感激也非常的兴奋。吴老师说教我们侗族大歌中最简单的一首三声部的《高山井水歌》给大家,并一字一句的解释歌词中的侗语给大家而后加上音调一遍一遍的重复演唱。虽然一个多小时的课程十分漫长但大家仍然唱的津津有味。

之后我们的志愿者以4-5人一组,为匡里小学各个年级的学生带来了一场趣味十足、别有风味的音乐课堂。
以下选自各位同学们的感想
注意!前方有彩蛋,请做好准备哦。

问
在支教前期做了什么准备?
美丽的仙女1号
我们是教一年级的小朋友。一年级属于一個比較懵懂的阶段,直接教他们唱歌的话会有点复杂,所以我们选择从器乐普及的角度入手。
我们唱的这首歌叫做《小鸟,小鸟》,这首歌以春天的景物作为主题,所以我们通过引导他们联想有关春天的事物,当然小鸟是最主要的联想对象。除此之外,我们是用了奥尔夫教学法中的部分乐器作为歌曲的伴奏。我们还专门配了相对应的各种植物头饰。
我们前期大部分时间会用来揣摩学生的情况。比如说我們这次是帮五年级的小朋友上课。那我们就会去考虑一下关于我们选择的主题、设计的游戏是否合适。
比如说我们设计的一个游戏环节里,是用肖邦的《小狗圆舞曲》训练学生们的音乐想象能力,看看他们能不能做出及时的反馈。

全球第一帅
问
上课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
当时是怎么做的?
可爱的小仙女4号
我们组课堂有个环节是学杯子歌,我们带上了小音箱,结果因为班里人数多,杯子的声音很大,所以音箱的声音几乎被盖住了。当时一度很尴尬,大家开始比音乐的节奏要快很多,并不符合音乐的节奏。
所以就临时改成将一个班六列同学分成三组,两列一组,分组配合音乐练习,然后问题就解决了。
问
对于这次支教有什么心得体会?
美丽的小仙女5号
虽然这次支教的小学,路途较远,但是这一次的支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活动。
首先,学校里的同学们十分热情是我之前所没有料到的。他们很有礼貌,并且也很热情。每当经过我们身边的时候,都会主动的与我们问候,对我们说一声"老师好!"。
其次,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很优秀。当我站在讲台上,看着他们一双双纯真的双眼中闪烁的目光时,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孩子们认真对待上课、如饥似渴的学习态度很让我感动。偏僻闭塞的生活环境并没有摧毁他们,他们心中对知识、对大山外的世界的渴望撑起了他们内心的精神世界。他们内心世界的富裕与纯真深深的打动了我的。
希望这所在大山里、河对岸的匡里小学能一直存留着这一片净土。
支教活动
给了同学们一次很好的教育实践机会
结束后老师和同学
依次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与体会
现场气氛相当热烈。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最后
为大家分享一位来自匡里小学的小帅哥
自寻亮点哦
